沐鸣娱乐
虽然在很多老版京城地图中鲜有标注,但在外文版的北京旅游地图上,一定有它的身影。
爬长城,看故宫,逛秀水,吃烤鸭——从改革开放起,许多外国人来京有个“四件套”。秀水,就是购物第一目的地。
40多年前,这座明星市场刚刚诞生时,还只是建国门外大街的一片地摊,摊主用蹩脚的外语和手势与外国人做生意。
上世纪90年代,外国人在秀水街购物。图源:北京日报
如今的秀水街,已经是一座现代化商厦,一家家店铺展示着精致生活,主理人与外国顾客打交道时,个个外语流利。
与改革开放同龄的秀水街,像一扇小窗口,展现着北京商业的变迁,记录着改革开放的印记。
40多年来,无数人在此用生活描绘出一幅当代“清明上河图”。
始于地摊
秀水街的名字,来源于秀水河。
上世纪50年代,永安里附近有条秀水河,秀水东街因此得名。虽然河道被填平,但这一路名被保留下来。
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刚拉开一角,一些有头脑的生意人沿繁华的建国门外大街两侧摆起地摊。因毗邻使馆区和外交公寓,这些地摊上销售的大多是水果、土特产,还有外国人喜爱的手工艺品。
随着时间推移,外国人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地摊的生意越来越好,更多人加入到摆摊行列。他们销售的商品范围也越来越广,从日常杂货扩张到服装鞋帽。
然而,这些自发形成的摊点不仅严重堵塞交通,也给市容卫生、社会治安带来很多问题。朝阳区建外街道决定把沿街摆摊商贩引到秀水东街内经营,既为顾客购物提供方便,也便于对商贩统一管理。
1985年8月15日,秀水集贸市场正式开业。一块印有“文明经商、保持卫生、保质保量、收费合理”的白布,成为市场经营者身份合法的标志。
初步成型的秀水市场,是条南北长200多米、中间通道3米多宽的窄小商街,密密麻麻排列着250多个店铺。
后来,临近的国有商店、集体企业也纷纷办起服装业,秀水东街逐渐形成以秀水市场为主、南北长400多米的服装街。
既能买到国内厂家生产的名牌产品,也能买到出口转内销的各色新款式服装,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丝绸服饰和工艺品……这里俨然成为时尚风向标,国外顾客言谈中只要透出一丝口风,商户就立即推出应时应需的款式。
凭着物美价廉和热情服务,秀水市场在海外声名鹊起,被称为北京的“小香港”“小巴黎”。无论三九寒冬,还是酷暑三伏,这里总是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堪称京城一景。
“每次我到了秀水街,像是在曼谷逛集市似的,勾起了我的乡思。”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工作的泰国教师思怡在文章中写道,“它像一个小小的窗口,从那里可以望到今天北京商业的兴旺繁荣,它帮助我多少了解一点中国是如何搞活经济的。”
就是这条窄小的街区,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如何一步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位经济学家曾形容,秀水街是“用改革开放的剪刀裁剪出的当代盛世的清明上河图”。
撤市入楼
秀水市场繁荣的背后,隐患逐渐凸显:店铺密集,通道太挤;消防不过关,下水道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无停车场、卫生间等服务设施,售假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政府规划市容市貌,开始对露天市场进行整顿,要求“退路进厅,还路于民”。
随着秀水街市场拆迁日期临近,许多商户开始挂牌打折甩卖。摄/北京日报特约摄影 刘新华
于是,秀水市场迎来新生。
2003年,在朝阳区政府、建外街道的支持下,秀水街市场拆迁改造,在原址建起秀水大厦。
两年后的3月19日,新“秀水街”正式开业,开启撤市入楼新时代。大厦里拥有1800多个摊位,是老秀水的近十倍,营业时间从上午九点半到晚上九点,白天人流穿梭,夜间灯火通明。
告别风吹日晒,商户们不用再摇着蒲扇介绍商品,顾客也不用再顶着大风跺着脚淘货砍价。带着全新的形象,秀水街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大放异彩,共接待顾客193万人次,其中外宾164万人次,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夫人等35国政要及贵宾莅临秀水街。
老布什和女儿一起挑选手绣睡袍,买到称心礼物的他一边看一边赞叹:“商品很好,很漂亮!”
罗格夫人安妮·罗格则带着事先准备好的照片直奔“面人杨”摊位,为她的孙子和孙女制作彩塑面人。临行之际,她在秀水街的嘉宾签到簿上写下:“在秀水街逛街,特别是参观种类丰富的摊位和工艺品,总是让人感到很有乐趣。”
当时,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代表团都曾到秀水街购物,仅在嘉宾留言簿上留言的代表团就多达154个。秀水街也因此被称作奥运的“第二主场”和“商业鸟巢”。
端给国家政要和代表团的,也有秀水街的自有品牌商品。
2008年年初,秀水街推出自有品牌商品,包括领带、衬衫、桌布桌旗、成衣制作、丝巾5个品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瑙鲁代表团和委内瑞拉代表团的官员就身穿秀水街自有品牌西装入场,为秀水街品牌“代言”。
世界重新认识了秀水街。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政要夫人们抵京后第一时间便前往秀水街。“中国特色”的商品、毫无语言障碍的购物体验、定制服装专业细致的做工,让不少外宾都成了秀水街的忠实粉丝。
伴随撤市入楼,秀水街大厦每年上缴国家税收从以前的数百万元发展到上亿元,就业人员也从以前的上千人发展到上万人,年客流量达千万人次,成为北京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全新变革
在很长时间里,许多人将秀水街定义为旅游市场,给它贴上“专接旅行团”“低端”的标签。殊不知,秀水街一直在酝酿一场大变革。
2009年,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困局,国外消费者的购买力随着经济危机急剧下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不断升级。
经过全面市场调研,秀水街看到了成熟的CBD商圈蕴含的消费潜力,以及北京对周边省市消费者强大的吸引力,更看到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代工厂做好货的经验和能力。
“放眼世界,更要立足中国。”为更好服务中国消费者,帮助中国厂商和品牌发展,秀水街迎来全新变革。
先从“养市”开始。
应对经济危机,秀水街出台了一系列“扶商惠客”措施,对市场重点扶持的业态商户返还租金。针对国内消费者的喜好,市场引进品牌专卖店、厂家直销店,设立“时尚精品街”,聚拢起精品店的购物氛围,吸引周边白领。
依托市场,一批厂商和个体经营者纷纷建立自主品牌,仅在2011年,秀水街商户就新注册自主商标近50件,平均每周1件;与此同时,秀水街市场提交秀水街logo和中英文标识等45类商标申请,并取得商标注册证书,秀水街品牌的魅力开始展现。2009年5月27日,原北京市工商局认定“秀水”商标为北京市著名商标;2011年11月29日,“秀水”商标获评全国驰名商标。
初步培养精品店的购物氛围后,秀水街找到自己的商品定位——高性价比的高端商品,而要实现高端,不但商品品质要求高,硬件要求同样高。
2012年,秀水街市场启动全年改造升级计划,内部业态重新布局改造,变档口为精品店铺,大厦外立面、电梯、卫生间等配套服务设施迎来全新升级。
3年后,秀水街决定闭市换血,全新选商,以适应疏解非首都功能发展要求。
此后,在营的460余家店铺全部完成个体户注销工作,所有店铺实现企业化经营。
疏解带来了商业业态的转型提升,秀水街商业属性从“秀水街市场”升级为“秀水街商业管理公司”,为连锁化、平台化、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9年4月23日晚,秀水街大厦外立面改造后首次点亮夜景,“一带一路一条秀水街”、的字样出现在玻璃幕墙上,迎接“一带一路”峰会的召开。摄/北京日报记者 邓伟
革新从未止步。
顺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秀水街2020年8月启动全新调改,联手专业战略咨询公司和设计机构,重新进行商业定位和内外空间规划,开启“秀水街3.0”。
2023年,投资过亿的“秀水街3.0”改造项目完成,商厦内外全面焕新。更多国际和国内高端品牌专柜,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更多原创设计和本土品牌,吸引着追求个性化和高品质的消费者。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到新世纪市场经济的腾飞,秀水街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也承载着无数人的奋斗与梦想。如今,它依旧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